报告指出,中国非标钢管工业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研发等各方面投入,在新一代可循环非标钢管制造流程、绿色制造、环境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环境治理,转变为全流程节能环保技术集成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前提下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
2016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对非标钢管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非标钢管行业通过加大各项投入、推动技术升级和全面推广应用,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吨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中国非标钢管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入下降阶段。与2010年相比,2015年中国非标钢管工业协会主要会员企业平均吨钢能耗从605千克标煤降至572千克标煤,提前实现580千克标煤的节能规划目标;吨钢耗新水量从4.1立方米降至3.25立方米,提前实现4立方米节水目标;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63千克降至0.74千克,超额实现1.0千克的污染防治目标;吨钢化学需氧量从70克降至22克,超前实现控制目标。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钢材出口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钢材市场需求增长及中国钢材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影响。中国不鼓励非标钢管产品大量出口,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控制非标钢管产品出口,如对部分非标钢管产品加征出口关税、主动下调非标钢管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中国政府和非标钢管行业也注意到,近来国际非标钢管贸易摩擦增多,对此将积极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同时密切关注重点地区的出口情况,积极加强与出口地政府、协会、企业沟通交流,努力维护区域市场稳定。在市场需求方面,2015年,中国内地粗钢消费量7.04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3.2%,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区域不平衡性以及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国内市场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和较高的需求总量。
面对产能过剩的现实,非标钢管行业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下游产业需求为宗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 一方面,建筑、造船、汽车等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整体水平提升,高强钢筋及钢结构用钢比例提高;另一方面,一大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成功,用于大型水电、火电、核电装备制造的取向硅钢板、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性能达到领先水平。如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实现应用;高铁转向架构架用钢,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轮对用钢即将进入试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