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钢管解合分流人员信息,摸清底数,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坚持提前抓早,借势发力,主动与上海市嘉定区职介机构建立对接,一次性为通非标钢管提供112户生产性企业用工信息,提供各类岗位需求2415个。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企业用工信息普查,收集到1792个就业岗位供通非标钢管分流职工选择。
适时开展转岗培训工作。相继开展了钳工、管工、电工、焊工、起重工、天车操作与维护等6个专业的技能提升培训与转岗培训。来自机电修造公司、第一非标钢管轧厂、炼铁厂等10个基层单位300多名职工参加了各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举办去产能专场招聘会。9月2日,举办了公益性“通化市去产能专场”招聘会。针对通非标钢管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工种和求职愿望,协调通化市68户大、中型企业到招聘会现场进行对口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60个,需求人数3189人。进场求职人员达到6000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60人,发放各类宣传品5000余份,并在会场设置政策咨询区、求职登记区、用工招聘区、小额担保贷款区、技能培训区、创业项目展示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托底。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公益性岗位进行了清理整顿工作,通过地毯式核查,清退违反工作纪律和不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的公益性岗位122人,将122个公益性岗位名额用于安置去产能解合人员。同时积极争取并得到省支持,在公益性岗位指标分配上给予通化倾斜。
深入调研,缜密部署。多次深入通非标钢管,围绕去产能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和维稳预案制定情况以及职工对安置政策反响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在摸清具体情况基础上,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通非标钢管去产能工作,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运用广播电台、通化日报等媒体,以及到企业送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企业职工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相关政策。
落实“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去年以来,认真落实人社部发〔2014〕76号文件、吉人社联字〔2014〕48号文件,截止目前,已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援助通非标钢管2172.5万元,涉及人数13158人。同时,认真落实省政府2015年57号会议纪要精神,在省政府确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又进一步突破了政策的执行范围,不仅按政策解决好退休人员补缴社保和退休问题,更解决好解除劳动关系和其他转岗等省政策外人员的补缴社保和接续缴费等问题。目前已经完成了通非标钢管到龄退休人员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社保欠费测算工作,下一步,将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及时办理通非标钢管去产能安置职工的退休、解合及转岗等相关配套手续。